望海楼:扩大开放是中国方案的高光词汇
“我们要以更大的开放拥抱发展机遇,以更好的合作谋求互利共赢,引导经济全球化朝正确方向发展。”在日前召开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大阪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发出了呼唤“更大的开放”“更好的合作”的时代强音。
置身世界经济的十字路口,茫然无助者有之、失落愤懑者有之、观望自保者有之、以邻为壑者亦有之,而中国的选择,则是从纷繁复杂的局势中把握规律,认清大势,扩大开放,谋求共赢,与世界各国携手应对“成长的烦恼”。
从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到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从日本大阪G20峰会,再到2019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在中国方案里,“扩大开放”始终是“高光词汇”。说到做到,中国将在近期采取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若干重大举措,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局面。
开放,是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国际舞台上的一个经贸小国变成一个经贸大国,深度融入全球市场与产业体系之中。经济发展不仅是由小到大的体量变化,更是从弱变强的质量跃升。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中国需要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对外合作。过去40多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
开放,是企业在全球投资兴业的切身诉求。2018年,在全球跨国投资同比下降13.4%的背景下,中国吸引外资升至1383亿美元,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这得益于中国不断主动扩大开放、打造良好营商环境的不懈努力。在日本大阪G20峰会结束次日,中国就发布了2019年最新版“负面清单”等文件,在服务业、制造业、农业、能源等重点领域进一步放松管制,在现代农业、先进制造、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新兴领域鼓励外商投资。一连串实际行动表明,中国正以开放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开放,是直面经济全球化曲折进程的正确态度。历史地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尽管它并不完美,但如果因为一时一事的“缺陷”而将其一棍子打死,则无异于因噎废食。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特别是经济全球化遭遇的沟坎,中国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各经济体平等协商、求同存异、管控分歧、扩大共识,以开放姿态携手解决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缺陷和不足,让各经济体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充分交融,才能积土成山、积水为海,共同推动世界经济真正走向复苏。
画龙者,点睛最难。中国方案之所以备受重视、大受欢迎、广受好评,关键在于其拥有扩大开放的自信和真诚,顺应了规律、打动了人心。不难预见,随着时间推移,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行动,将为世界经济增添更多亮色。
(作者为本报评论员)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食品产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食品产业网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食品产业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