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总书记到了我们村”

发布时间:2019-07-25 16:44:42来源:人民网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西湖镇大沈庄农民沈俊彦望着大型联合收割机收获的丰收小麦喜上眉梢。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农民按下鲜红手印,率先实行大包干生产责任制。

  沐浴在改革春风下的小岗村如今盖起了排排新楼房。

  1990年5月,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在金寨县南溪镇建成投用。

  金寨县希望小学新貌。

  在位于安徽省歙县新安江两岸的新农村民居周围,油菜花处处开放,与远山近水交相辉映。

  扫描二维码,观看今日小岗村、大湾村视频

  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户村民按下红手印,签订了大包干的“生死契约”。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安徽调研,来到当年签下契约的农家院落,感慨道:“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天在这里重温改革,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改革开放不停步,续写新的篇章。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老区人民生活怎么样,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于心。在安徽金寨大湾村,总书记同大家一起算脱贫时间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横下一条心来抓。

  记者回访总书记考察过的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和凤阳县小岗村,记录点点滴滴的农家忧乐,重温风云激荡的改革历程。

  ——编者

     

  凤阳县小岗村

  严金昌(小岗村村民、大包干带头人):

  村里变化全靠党的好政策

  说到大包干,当时我们是被生活逼迫没有办法才选择了这条路。那个时候我家住的是茅草房,下雨就漏,6个孩子,8口人,粮食不够吃,农闲的时候只能出门要饭,不只是我家,村里每家每户都是这样,当时就觉得丢人,为什么有胳膊有腿的年轻人养不活自己一家人呢?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改革开放之后,小岗村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尤其是近几年,可以说是吃不愁,穿不愁,家家都住小洋楼,户户还要建车库,这都来自党的好政策。

  我2008年开始把自己家改造成了农家乐,2016年习总书记视察小岗村时说:“农家乐,乐农家。”我把农家乐做好的干劲更足了。这几年,生意也是越来越红火,一年的收入能达到几十万。除此以外,我把家里的土地流转给种粮大户,能赚取流转费用,村里在搞“三变”改革,2018年人均分红520元,生活越来越好。

  我希望以后的小岗村能够逐步落实各项规划和措施,进一步深化改革,在不久的将来真正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村民幸福”的小岗村。

  (本报记者朱思雄徐靖整理)

  严德双(小岗村村民、严金昌的儿子):

  返乡办起农家乐生意红火

  我是1976年出生的,大包干的时候自己还小。不过要说变化大的还是这些年。自己外出打工10年,那时家里住上平房就已经觉得很满足了,但是现在家里搬进了楼房,真是怎么样也想不到。

  2016年习总书记来到小岗村,当时我非常激动,怎么也想不到能够亲眼见到习总书记,感觉特别幸运也特别荣幸。总书记问了很多家里的情况,让我觉得心里暖烘烘的。

  我2008年从广东回到村里,帮助父亲经营家里的农家乐,刚开始也有经营上的困难,但是现在越来越好,农家乐的规模也不断扩大,现在已经可以容纳30桌客人,日子越过越红火。

  今年我的大儿子参加了高考,小儿子还在读高中,希望他们好好读书,将来有了本事能够为小岗村做点事情。

  (本报记者徐靖整理)

  程夕兵(小岗村村民、种粮大户):

  让大家吃上小岗村放心粮

  小岗村实行大包干的时候我还在读书,大包干之后就开始干活一直到现在,这几年变化特别大。

  2016年,习总书记来到小岗村,他很关心粮食安全问题,在我的田里问了很多问题,我很惊讶,总书记对农业生产竟然这么了解。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总书记还和我握手,祝愿我有大丰收,这让我吃了定心丸。

  我在小岗村种了一辈子地,以前每年口粮都不够,一天只能吃一顿米饭,觉得能吃上三顿饭就很好,现在能吃饱了,但也要吃好,更要种出小岗村自己品牌的粮食。

  2017年我成立了合作社,流转了500多亩土地,今年又流转了100多亩,主要种植水稻、小麦,还有部分玉米、花生和黑豆。现在政府有很多新政策,让我觉得将来种地还是有奔头。

  我觉得小岗村的农业发展还不够快,以前种地是为了解决生活问题,现在要提升生活质量,农业必须实现绿色有机无公害。小岗村一直都是敢为天下先,农业更要走在全国前列,要打破常规,走有机现代农业的道路,让大家吃上放心粮食。

  (本报记者徐靖整理)

    

  金寨县大湾村

  陈泽申(大湾村村民):

  特色种养帮我摘下贫困帽

  我和孙子相依为命,家里缺少劳动力,只能靠两三亩土地种种水稻,外出打打零工勉强度日,家里的房子是上世纪70年代用泥巴搭起来的,生活非常困难。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家,他很亲切,也非常关心革命老区人民群众,拉着我了解扶贫政策落实到位不到位,问得很细致。我说,当地好的政策很多,也落实得很到位。

  我2014年开始养羊,到2016年已经有了22只,也种植一些中药材,2017年经过村里介绍,到了村里的扶贫茶厂炒茶。2015年全年收入不到3000元,2016年就达到了5000多元,没想到2017年卖羊就赚了12000元,再加上其他,一年收入有33000元,当年我就自己要求脱贫了。现在我的孙子也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我相信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我希望以后有更多好的政策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户户都能有钱赚。希望年轻人都回来就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家门口就业创业,把家乡建设好。

  (本报记者朱思雄徐靖整理)

  汪能保(大湾村村民):

  修桥铺路变得和城里一样

  2016年,总书记到了我们村,做梦都想不到总书记能到山沟里来看望我们这些贫困户。

  以前,我家每年看病就要5000多元,后来就有了“351”和“180”政策,让我非常感动,生活也越来越有起色。

  现在我老伴在村里当清洁工,每个月工资500元,加上低保、养老金和村里的其他一些项目,两个人一年能有8000元左右的收入,2018年上半年我也脱贫了。

  现在的大湾村桥也修了,路也通了,环境卫生搞得很好,盖了新房子,变化确实大,感觉和城市一样。希望大湾村的旅游能够更上一层楼,让我们再多些收入。

  我就想,欢迎总书记再到大湾村来,再来看看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

  (本报记者徐靖整理)

  陈泽平(大湾村村民):

  当生态护林员让村子更美

  我儿子2006年不在了,那个时候女儿刚刚出嫁,生活也不宽裕,家里有两间破旧的房子,漏风漏雨,墙都歪了,老伴又有残疾,我只能外出打打散工,几十块钱一天,生活非常困难。

  后来,村里给我介绍了公益岗位,我现在是村里的生态护林员,自己养猪,也种植天麻、茯苓、黄精等一些中药材,加上各种补贴,每年能赚到30000元。2017年上半年,我搬进了村里统一盖好的新房子,生活是越来越好,当年我就申请脱贫了。

  现在国家政策好了,但是扶贫不能靠国家,也要自己撸起袖子加油干,人不能懒,得积极起来,多干点事情。大湾村要发展,要走先进的道路,希望大湾村的旅游业能够发展得更好,让老年人有稳定的工作。

  (本报记者徐靖整理)

  图片来源:资料图片、人民视觉

  版式设计:张丹峰


  《 人民日报 》( 2019年07月24日 13 版)

延伸阅读

(责编: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食品产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食品产业网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食品产业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