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中国发展经验在埃及广受认可

发布时间:2019-09-20 10:33:37来源:人民网
原标题:中国发展经验在埃及广受认可

  中国家电企业助埃及年轻人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图为8月21日,在埃及贝尼苏韦夫康好科技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一名埃及工人在生产线上工作。新华社发

  中国和埃及同为世界文明古国,两国人民友好交往追溯久远。建交63年来,中埃两国休戚与共,始终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经受住了国际和地区风云变幻的考验。作为阿盟总部所在地,埃及在推进中阿关系与合作中也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刚刚履新3月有余的中国驻埃及大使兼驻阿盟全权代表廖力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埃关系代表了中阿、中非关系的高度和温度。相信在下一个甲子,中埃各领域合作会更加深入,中埃友谊也一定会像尼罗河水般奔涌向前,为构建中阿、中非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助力。

  各领域合作蒸蒸日上

  廖力强表示,在短短3个月里,他已经感受到两国高层交往的强劲势头。习近平主席同埃及总统塞西在20国集团大阪峰会期间举行的中非领导人会晤中会面,这已是两国元首的第九次会晤;埃及议长阿里6月访华,实现了埃议长时隔12年再度访华。

  埃及是唯一受邀成为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和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双主宾”的国家。中国是埃及最大贸易伙伴,同时也是对埃及投资增速最快的国家,制造业投资增长最为显著,涉及建材、电力电气设备、石油装备、食品加工机械、家电制造、物流、园区、纺织、钢铁等。很多技术、产品和项目都属于埃及首次引进。目前在埃中资企业已超过1600家,总投资额约70亿美元,为埃及创造了约3万个就业岗位。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埃及国家重大战略建设,包括苏伊士运河经济区开发、埃及新行政首都建设、国家电网项目、重大交通项目等。

  埃及在同中国的合作中得到了实惠,尝到了甜头,已进一步将目光投向卫星、通信等高科技领域合作,以实现自身更大发展。中埃双方签署了苏伊士运河大学埃中应用技术学院项目立项换文;举行了埃及二号卫星项目启动仪式;中埃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生产出了埃及制造的第一块光伏太阳能电池板;两国海军开展了联演联训;获得2019/2020学年中国政府奖学金的364名埃及留学生已全部赴华……中埃务实合作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在实现跨越式发展。

  学习借鉴中国发展经验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国际上腰杆更硬、底气更足,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廖力强说,埃及高度认可中国道路和发展理念。埃及目前正在持续深化改革、发展经济特区、加大吸引外资,同中国改革开放何其相似。埃方官员曾对他说,埃及现在遇到的许多问题中国在二三十年前都遇到过,他们愿学习借鉴中国的发展经验,愿在热点问题上更多倾听中国的声音。2018年塞西总统赴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专程访问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并发表演讲,表示钦佩中国的全方面发展成就,愿更多学习借鉴中国改革发展经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正是中国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自然而然地提升了中国道路的魅力和中国经验的吸引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中国地区形象深入人心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你输我赢的零和游戏不再符合时代逻辑,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各国人民共同呼声。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符合时代潮流,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长治久安绘制了新蓝图,受到包括埃及在内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普遍欢迎。廖力强说,埃及期待中国在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建设性作用,不少官员在同他交谈时都主动就一些热点问题了解中方看法和建议,双方凝聚了大量共识,可以在地区及国际事务中进一步加强合作。

  埃及高度赞赏中国提出的“真实亲诚”对非合作理念,作为今年非盟轮值主席国,与中方共同积极推动中非合作“八大行动”在埃及和非洲落地。这种对中国提出的国际合作理念的认可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通过长期实实在在的合作和将心比心换来的。尤其在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外交理念和全球治理观一定能获得埃及更深刻的理解和认同。此外,根据埃及最新民调数据,中国在诸如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等大国中,是赢得埃及人民好感度最高的国家。

  今年中国春节期间,埃及举世闻名的千年历史地标——吉萨三大金字塔群和狮身人面像首次披上“中国红”,这是多年来埃及首次为他国在金字塔点亮特定颜色。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廖力强表示,中埃同为世界文明古国,在文明交流互鉴上具有天然优势。2018年赴埃中国公民已达50万人。2016年以来,我国已成功为2000余名埃及政府官员和技术人员提供培训,为19名埃及学者提供了援外学历学位教育项目奖学金。这都增进了两国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情谊。目前,中埃两国已结成友好省市17对,地方合作成果丰硕,民间交往也日益活跃。未来,两国中央、地方、民间交流将进一步良性互动,推动中埃关系行稳致远。

  (本报开罗9月19日电 本报驻开罗记者 肖天祎)

(责编: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食品产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食品产业网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食品产业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