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鱼消费走俏,德叔鲍鱼多渠道及产品创新抢占市场先机
艾媒咨询新近发布的《2023年中国鲍鱼食品消费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水产预制菜行业规模为1237亿元,同比增长18.1%,2026年水产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达2576亿元。随着消费者饮食多元化,消费结构升级,在预制菜市场的快速发展下,鲍鱼食品行业将进一步发展。从市场接受度、消费便利性、品牌建设等方面考虑,即食和即热类预制鲍鱼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鲍鱼食品社交属性凸显,食品需求走强
随着消费升级和消费观念的转变,预制菜在国内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以鲍鱼加工为主料的预制菜产品也成为了市场上的热门产品。在春节档的预制菜消费市场,多款以鲍鱼加工为主料的预制菜成为了节日里馈赠亲友和朋友相聚的热销产品。广州酒家、江船长、德叔鲍鱼等企业首先抓住市场先机,布局鲍鱼食品行业。
由于鲍鱼食品单价较高,消费者对于价格较为敏感。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消费者鲍鱼食品单次消费金额多为151-300元,占比35.38%,消费51-150元及301-500元的消费金额也不在少数。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鲍鱼食品单价较高,但随着目前人们消费水平提高,越来越多消费者愿买单。因此,企业可以根据目标群体的消费水平,着重在中高端价格线上进行产品设计和定价,提供高质量、高性价比的产品。
鲍鱼食品消费场景多样,具备社交属性。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鲍鱼食品三大消费场景为家庭用餐、朋友聚餐、招待客人,分别占比56.78%、42.65%、42.37%;消费时段集中于晚餐和中餐。商家可基于消费需求,推出多人用餐品类产品,考虑到送礼等社交需求,提供礼盒等产品种类,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优质的用餐体验及服务。
随着鲍鱼食品需求的不断增长,除了精准定价与推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多样产品外,如何通过创新和差异化来让产品更具有吸引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以行业头部品牌德叔鲍鱼为例。德叔鲍鱼是广州聚食广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旗舰品牌,自1988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鲍鱼、海参等高档海鲜菜品的研发与生产。德叔鲍鱼在全国推出率先常温保鲜即食鲍鱼,在即食鲍鱼行业内崭露头角,成为中国即食鲍鱼业内人气代表的品牌企业。以即食预制鲍鱼作为品牌的核心卖点,德叔鲍鱼的产品线不断拓展。目前,德叔鲍鱼拥有即食鲍鱼、即食盆菜等五大品类产品,每一种都以其独特的风味和精心的制作工艺赢得消费者的喜爱,较高的品牌影响力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合作伙伴和消费者支持。
此外,在原料的选择上,德叔鲍鱼精选品质保障,选用产自中东、南非地区的鲍鱼,经过从业10年以上的师傅层层检验筛选,且质检合格才进行生产加工。出厂后的即食鲍鱼,经由质检部门检测合格后才进入市场销售。德叔鲍鱼对原料的严格筛选和对生产过程的严谨把控,使得其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品质和竞争力。消费者对德叔鲍鱼的信任和认可,也成为了该品牌在市场上的一大优势。
鲍鱼食品企业多渠道铺设,新兴平台成盈利新路径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传统电商平台是消费者购买鲍鱼食品的主要渠道,占比46.22%,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和直播电商平台等新兴渠道也在迅速崛起。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直播电商的快速发展,消费者的购买方式出现了明显的便利性偏好,直播平台等新兴渠道逐渐成为商家的重要战场。
德叔鲍鱼作为行业领先品牌,也在不断探索新的销售渠道和推广模式。他们采用线下(品牌餐厅+体验专卖店)线上相结合的销售模式,通过线上营销运作带动线下销量。同时,德叔鲍鱼还积极布局抖音等电商平台,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展示产品特色和品牌故事,进一步推进鲍鱼品牌的产业化进程,触达更多C端用户。基于2021年、2022年中国热制鲍鱼、大盆菜线上市场的销售订单量数据统计,德叔鲍鱼“熬制鲍鱼系列”、“大盆菜系列”产品全网销量位列第一,2022年两者销量份额分别为31.1%、29.8%,荣获艾媒咨询授予的“熬制鲍鱼系列产品连续两年全网销量第一”与“大盆菜系列产品连续两年全网销量第一”双料市场地位声明认证,已然成为鲍鱼食品行业头部品牌。
2023年作为提振消费元年,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和消费者对食品健康价值的关注,鲍鱼食品行业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鲍鱼食品企业为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除了技术创新及产业链建设以外,还需不断拓宽销售渠道,除传统电商平台外,可尝试抢占直播、短视频等新兴渠道。未来鲍鱼零售市场将会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趋势,商家需加快多渠道平台的铺设,提高销售效率和覆盖范围,以在行业发展风口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并注重产品创新和研发,在满足消费者健康需求基础上打出品牌优势。
此外,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显示,消费者对鲍鱼食品的卫生安全问题格外关注。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鲍鱼食品行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为确保鲍鱼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企业应强化全过程监管,推行溯源管理,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食品产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食品产业网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食品产业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