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质量过硬本科教育须“动真格”
渤海大学师范学院教师王悦指导学生进行写字练习 陶金/摄
渤海大学连月来举行了四次动员大会,分别从教学、科研、学科和教师四个角度夯实本科教育,既是动员令又是施工图。从全新改造教室、整合学科专业,到提升师资水平、加强教学管理,再到完善教学评价,将办学重心彻底转向提升育人质量上,都是为了打造质量过硬的本科教育。
在教务部门工作多年,王旸感觉最近半年工作很不寻常,学校密集出台了《渤海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实施办法》《渤海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奖励办法》《渤海大学学生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实施办法》《渤海大学专业负责人管理办法》等多个文件,让她和同事忙得团团转,“这在以前没有过,看来学校对本科教学质量是动了真格的”。
的确,不只是接连出台重要文件,学校连月来举行了四次动员大会,分别从教学、科研、学科和教师四个角度夯实本科教育,既是动员令又是施工图。对此,渤海大学党委书记刘洋表示,一方面是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另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以本为本,立德树人。从全新改造教室、整合学科专业,到提升师资水平、加强教学管理,再到完善教学评价,将办学重心彻底转向提升育人质量上,都是为了打造质量过硬的本科教育。
释放师资教学活力
“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工作。”谈及学校之所以在本科教育上高度重视、精准发力,渤海大学校长赵晖表示,这是国家教育政策的要求,也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一所本科高校的安身立命之本。建设一流本科、培养一流人才,提升师资队伍整体能力是关键,必须以制度创新、机制更新来彻底转变教师重科研轻教学、重智育轻育人的现象。
为了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渤海大学自2018年以来,以学生的发展、学习以及学习效果为中心,将教育资源、教学经费、职称政策和教育评价向一线课堂倾斜,学校新出台的政策明确提出,对教学能力强的老师,职称评审上将予以倾斜,这大大激发了一线教师教学活力,释放了教学生产力。
对于教学成果突出的教师,学校也加大奖励力度,奖金数额实现了“三级跳”,从1万到300万不等,明确对获得精品课(含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在线开放课)和规划教材(含精品教材、优秀教材)荣誉的项目人员进行奖励;教学带头人、教学骨干、青年骨干每月有1000到500元不等的津贴。如果有教师获批省级以上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和在核心期刊发表教学改革研究论文,除了有经费资助,还有现金奖励。
以目标驱动教学,以成果开展评价,渤海大学还通过建立实施教研室、学院、学校三级观摩教学活动制度,以及每两年进行一次全校范围的教学竞赛,每年举行一次教学表彰工作会议,以教学水平和教研成果为标准,以三年为一届,定期评选教学带头人、教学骨干,进一步撬动本科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条线是鼓励教师站稳讲台,提高教学质量,让付出有回报;另一条线是不断完善教学考核评价,让教师自主提升专业能力,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进而凸显办学特色。”赵晖告诉记者,“原来学校考核教师,侧重于是否有科研能力,现在逐渐转向其培养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用人单位满意度,进而倒逼教师将心思更多花在课堂教学上,用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养,将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贯穿到教学全过程。学校在引进人才时,以前是看重取得了哪些科研成果,现在则更看重是否有教学经历,重点考核其师德师风如何。毕竟让教师回到讲台、回归教学,夯实本科教育,自身的教风、学风、师风一定要过硬,要为学生做表率。只有师资队伍有学识有情怀,才能夯实本科教育的基础。”
梳理学科专业支撑
与师资队伍建设同步启动的,是学科与专业布局调整。众所周知,渤海大学是由锦州师范学院和辽宁商专两所学校合并而成,文科和商科是传统优势学科。但近些年来,办学逐步朝向工科,虽然科研、奖项、经费等大大改观,但由于历史积淀不够,7个学院之间的相互支撑力度不足,并没有形成极有竞争力的学科群或专业群。
据渤海大学教务处长于忠党介绍,学校建立了专业动态调整制度,从2018年9月开始,学校系统分析了现有18个学科48个招生专业的优势与短板,建立了聚焦本科生培养质量的课程体系,针对大一新生开设了写作、逻辑学和毕业论文写作指导等课程,以夯实其基本素养,把好毕业论文质量关。相对来说,理工类学科调整比较大,停招了一些同质化、师资不强、评估排名靠后的专业,改变因人设专业的情况,并重点发展具有特色和发展潜力的食品类、自动化类等专业,深化学院设置与专业优化调整改革。对专业的动态调整,使相互支撑的特色专业群初步建立,学校专业结构与辽宁省经济发展战略布局更加协调。
对以往师范专业重视不够的倾向,学校也在现实中逐渐纠偏。经过调整,不到专业总数三分之一的14个师范专业,2019年招生人数被提升到40%的比例,并大幅提高师范生的培养经费,从原来的一年5000元提高到1.5万元,增加了两倍。
“打造师范专业群是下一步学校的办学重点。”据赵晖介绍,学校围绕强化师范类专业对高考改革背景下的初等教育的适应能力,在传统的“三字一话”基础上,增加了“一技”即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的训练,培养未来所需的智慧校园的设计者、实施者,进一步完善新师范生的基本功训练体系。校级教改立项管理办法等也在一步步改进,设立了由中小学教师参加的基础教育教改研究专项课题,全面推进面向基础教育的师资培训,发挥学校在基础教育方面的引领作用,“对师范教育,我们的态度是旗帜鲜明地回归,具体效果未来几年就能看得到”。
优化教育教学环境
对本科教育的越来越重视,渤海大学的学生们都深有感触。师范学院的2017级本科生就发现,这学期开始,每天上课的教室都在不断发生变化,正在建设的大批智慧教室更新了投影仪,增添了交互式电子黑板,还安装了传音清晰的麦克风。
作为教育信息化工程的一部分,渤海大学先期计划投入360万元,建设了大约24个不同层次的智慧教室,为师范生的培养训练提供技术保障。学校的图书馆、食堂、师范生训练中心、学生宿舍、职工之家、教师茶歇室等也进行了全面升级。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变好了,师生感到温馨,大大增强了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与学习的劲头,从内心里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
学校的创新创业中心变化也非常大,不仅硬件设备得到升级,软件环境也更为理想。为了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完善融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学科竞赛、创新培训、创业孵化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完善了创新创业创造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只要学生有疑问有需求,乃至生活方面的困惑,指导老师随时可以进行解答。在这里,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得以有效结合,真正成为本科生提升综合能力的地方。
“优秀的本科生不只是具有较强的动手和创新能力,更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刘洋说,不只是在创新创业中心,学校非常注重并加大了对学生敬业精神、团队合作、自主学习、体育锻炼等方面的引导,支持学生创新创业,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到农村支教、扶贫,到重大赛事活动,当志愿者,就是为了让他们在此过程中更有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学生有了较高的思想道德品质,学校才是真正在立德树人,这也是夯实本科教育的关键。在这方面,每位教师都要做学生的精神导师,做他们的成长引路人。
在管理学院2018级学生佟瑶看来,与老师,尤其是学校管理者沟通起来非常方便,书记进宿舍、校长午餐会、校园大讲堂等,都是不错的机会,可以听到他们对创业就业以及其他国际重大新闻事件的看法。而随着渤海大学70年校庆的临近,她和她的同学们将有机会听到更多知名校友的现身教诲,得到更多成长指点,本科四年真正收获满满,未来更有竞争力。(张贵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食品产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食品产业网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食品产业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