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法商”教育正当时
本周,两名游客摇身一变成网红,但代价有点儿大。
据报道,两名大学生全然不顾周围其他游客的目光,在故宫内的一个休息处吸烟,其中一人一边抽烟一边对着镜头说“谁敢在故宫里抽烟”,同行者拍下视频后还称“哥真厉害”。
有评论指出,作为一个法治国家的公民,如果想正常工作生活,不仅需要智商、情商,尤其还需要“法商”。法商,是公民对法律及其他社会规范的认知、体会、实践乃至达到信仰的程度体现,是内心对法律和其他社会规范作用的认同感受与外在行为的有机统一。说到底,法商就是法律意识、法律知识、守法习惯等法律素养的总和。“法商”的高与低,不仅反映着一名公民的综合素质,也反映出一个社会的发育程度。
暑假是社会实践比较集中的时期,无论是大学还是中小学,或有组织或自发行动,许多学生愿意利用这一段时间到各地游走观光,或者参加一些有意义的公益活动,以开阔视野、提升能力。由于假期时间比较长,与社会接触比较深,站在对孩子负责的角度,学校和家庭非常有必要恶补“法商”这一课,让孩子更好地知法守法学法用法,不至于像故宫这两名游客一样,做出后悔不迭之事。
之所以说要恶补,是因为在一些地方,成人和孩子都缺少主动了解法律法规的意识,有的即使有所了解,却认为无关轻重,时常做出违反社会规范、公共道德乃至违反法律的行为。据报道,兰郎高速上在临夏距离双城出口大致二公里处,有四五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在高速路边,用石头砸高速路上过往的车辆。一共有7辆车受损,近200人滞留临夏服务区,受损金额达10多万元。孩子此举也许出于好奇、好玩,但将砸车与跨栏过街、闯红灯、践踏草坪、任意插队、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破坏公物等联系在一起,无疑折射出公民规则意识的淡薄和“法商”的不足,尤其是相关教育的缺失与缺位。
在现代社会的文明肌体中,规则就是筋骨。有了明确的规则,才能框定人们的行为边界。如果说捍卫以法律和公序良俗为基础的规则文明,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道必答题,那么“注重培育人们的法律信仰、法治观念、规则意识,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全社会都讲法治、守法治的文化环境”,尤其是引导孩子从小有规则意识,敬畏规则,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守护社会公德,则是中国教育必须认真做好的必修课。
因此,不管孩子是在放养,还是在参加夏令营,抑或其他或长期或短期的社会实践活动,都有必要做好准备功课,提前让孩子了解相关规则规定,让其清楚触犯规则所要付出的代价。背后的现实是,不少孩子一直活动于学校、家庭之间,社会活动参与较少,对交通规则、社会公德、景区景点游客须知等,可能缺乏系统深度的学习。特别是跨境旅游时,对当地的法律规定、民风民俗等了解不够。提前做好准备功课,不仅是为了有更大收获,也是避免节外生枝。
为培育具有较高“法商”的公民,交通、公安等部门不妨组织相关活动,引导学生过一个安全而有收获的暑假。学校也可以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系统学习与自身有关的法律知识,强化遵守社会规则的重要性。对于家庭而言,父母要有教育意识,在为孩子做好榜样的同时,和孩子在游历中更好内化各种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让孩子脑海中有红线,行动上有遵循,自觉成为国家法律法规的遵守者,而不是触犯相关规定或违反社会公德而不自知。
规则意识从来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涵养、强化。法治社会的建立离不开公民文化的弘扬和公民意识的塑造,而加强人们的规则意识,需要教育发力,从生活细节入手、从娃娃抓起,抓住假期的大好时机,做足功课。孩子在校园和家庭中有了系统引导,从小有遵从规则的意识,长大后才能成为社会秩序的守护者。(张贵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食品产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食品产业网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食品产业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