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懂得包容,孩子才能找到朋友

发布时间:2019-08-12 16:19:50来源:人民网

在大自然中,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在人类社会里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那么,我们在与人相处时,能以“我”为标准去要求他人吗?老师和父母应该怎样教育孩子既保持独立的自己,又能与他人和谐相处?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我看不惯他的做法、我是为他好、我没有想到他会这样等等,说这种话的人通常习惯于自己设定一个标准,要求别人的行动合乎自己的准则,如果不称自己的心,就指责别人或对其说三道四。但是,“我”是标准吗?

小李同学某天受到了同学的嘲笑——妈妈因为怕她冷,早上让她穿了一件黑衣服。恰巧,在当天的体育课上,老师让她扮演拔萝卜游戏中的“黑萝卜”。于是有同学说她是为了在游戏中当“黑萝卜”才穿黑衣服的。在他们眼里,小李同学是没有资格当“黑萝卜”的。回到班里,她遭到了同学接二连三的议论,心里非常难受。

小李同学穿黑色的衣服并没有妨碍别人,可为何引来同学们的嘲笑呢?可能是她穿的黑衣服同学们看不惯,或者老师让她当“黑萝卜”使有些人心理不平衡。在孩子们的交往中,也经常听见这样的话:“我看你的学习好不了了”“你字写得真是太难看了”“讲了这么多遍你怎么还不懂,你笨呀?”以自己为标准,不合自己的“标准”就随便议论人,给别人造成精神压力的事太多了。

这个世界是你的,是我的,也是他的。每个人都有权利自由地、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任何人都没有权利以自己的好恶对别人蜚短流长。所以,家长有必要从小引导孩子尊重他人、包容他人。

幼儿园老师吴爽曾对自己的教育有这样的反思:一天下午,孩子们午睡后,宝宝小朋友拿着自己的梳子让我帮她梳头。我足足花了五六分钟才为宝宝梳完她的长发,并说:“宝宝,到镜子前照照,看看老师给你梳的头发漂不漂亮。”她慢悠悠地走到镜子前扭了扭头,摸了摸我认为已经梳得很精致的头发,脸上露出既无奈又失望的表情。

扪心自问,给她梳头我从不马虎,可她没有一次表现出满意。这是为什么?一天,我与宝宝聊天:“平时都是谁给你梳头啊?”“妈妈”“妈妈早晨要上班,哪还有时间给你梳头啊?”“妈妈每天就给我梳一个‘马尾巴’,说这样省事,又节约时间。”“你喜欢妈妈给你梳的‘马尾巴’吗?”宝宝立刻来了兴致:“喜欢,这样一跑起来,头发甩啊甩的,我觉得特别漂亮。不过我更喜欢把头发散开,这样就更漂亮了。”

我恍然大悟。怪不得我费尽心思为宝宝设计的发型她都不喜欢,因为我每次都按照自己的审美观把她头发要么编一个“小蜗牛”,要么编几个“小麻花”,使她的头发怎么甩也甩不起来。

宝宝的话对我触动很大。从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中,反映出我习惯以老师的主观愿望代替孩子的想法,忽略了孩子们的想法和感受。和宝宝聊完天以后,我改变了以往的做法——不论给哪个孩子梳头之前,我都要询问一下:“你今天想梳什么样的头发?”而孩子们也都按照自己的审美来请我为她们梳头。

吴爽老师从这件小事中意识到好心代替不了孩子的需要。那么,在我们与别人交往的时候,是不是也经常用自己的意愿来代替别人的想法和需要呢?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和每个人都不一样,不仅外形上有高矮胖瘦之别,所处的环境和背景也各有各的不同,兴趣爱好、思维特点更是千姿百态。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各自的需要,不可能完全符合“我”的标准。“我”没有权利主宰别人,当然别人也不可能按照“我”的要求去生活。如果在交往中,我们习惯于以自己的标准要求人,一方面会使人感到很不愉快,另一方面自己也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因此,家长有必要教育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包容他人,这样,他们才容易结交到更多的朋友,生活也会更加丰富多元。

(作者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

(责编: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食品产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食品产业网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食品产业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