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行青年中学生商业挑战赛成功举办
这项赛事由面向中学生的体验式教育机构创行青年主办,清华大学(招生办)经管学院创新教育平台x-lab协办,于北京和西安两地同时进行。来自北京和西安的29个不同中学的300余名学生相互交流,同场竞技。10月2日到4日连续三天的比赛决出了“最佳公司”、“最佳CEO”、“最佳员工”和“最受尊敬公司”等奖项,充分展现了当代青少年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及踏实肯干的态度。
据了解,主办方创行青年是发布于 2020 年 8 月 9 日,在中国大陆地区开展青年发展和社会创新公益项目。作为培养兼具社会情怀和商业素养的青年领袖成长平台, 连接学生、企业、学校、校友、政府,旨在培养面向未来、富有企业家精神的青年领袖,通过社会创新项目,为世界带来美好改变。成员们用自身行动证明——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实践行动能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积极影响!致力于为学生创造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在学生、校友和寻找人才的企业之间建立积极的联系。每年得到了包括戴尔、联合利华、渣打银行、强生、荷美尔、周大福、伊顿、普华永道、花王、毕马威、格力高……等等知名公司企业的大力支持。这一网络汇集了教育工作者和商界领袖们的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大学生发挥热情和力量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截至2020年9月,已经与国内的200多所高校社群建立合作。众多高校也通过为社群成员设立学分、拨付专项基金和委派资深指导老师的形式给予积极支持。在福布斯 30 岁以下精英榜中,有 20+ 创行青年伙伴上榜,分布在企业科技、能源环保、金融和风险投资、媒体、社会企业和教育、食品、零售和电商等多领域。
这次比赛的一大特点便是在北京和西安的两个赛场中采取不同的比赛规则,西安采用模拟赛制,它源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课程,以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Management)、牛鞭效应等管理学、经济学理论为学术基础,旨在为中学生提供创新素质拓展实践,希望能够提升参赛代表企划、执行、人际沟通、团队协作等多方面能力。模拟赛中包含四个主要角色:原料商、制造商、经销商和消费者。参赛选手将以团队的形式扮演一种角色(消费者除外),与供应链上下游的其他团队合作、竞争,在限定时间内争取实现资产的最大化。
而北京则采取实践赛制,在实践赛制中以理论和实践两条主线贯穿,参与者在经过精心设计的模拟商业环境中,与来自北京其余高中的优秀中学生组成公司,运作企业,书写商业计划书,在专业投资人帮助下进行模拟投融资,判断真实商业价值进行超级竞标,利用有限的资金进行采购加工,在城市各大商圈进行实地销售,通过这些环节,让参与的中学生体验真实商业环境,激发内心对于商业的兴趣。
|
(图为北京赛区一选手在做投融资报告)
在北京商赛中有一个环节为投融资大会,学生公司CEO将要面对台下的评委和学生,阐述自己的融资计划,同学们的专业性、严谨性、创造性给评委留下极深的印象。当被记者问及“为什么你们一点儿都不怯场,能像真正的CEO一样在台上展示?”其中一个CEO笑着告诉记者:“当你带领你的团队熬夜到凌晨4点做出这份商业计划书的时候,那一瞬间你甚至会觉得,把这个商业计划书展示好是你生命全部的意义,所以当我上台的时候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不能够辜负我的团队,所以我一点都不怯场”
|
(图为北京赛区的一团队在加工产品)
除了投融资大会环节,北京赛区中的超级营销环节也极具挑战性,各个学生公司的成员需要在北京市区的各大商圈进行实地销售,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各个学生公司采取了不同的营销手段,在比赛过程中各个公司选择的销售产品也大相径庭。有的学生公司选择了摆地摊,有的学生公司选择了扫楼。有的兜售自己的环保概念,有的靠自己的慈善理念吸引眼球。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不断的克服各种困难,甚至会遭到城管的驱逐。最终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团队在半天的超级营销环节中拔得头筹,销售额达到了1800元。
|
(图为北京赛区一团队在清华大学校内面向大学生推销自己产品)
最终,来自名为“V公司”的学生团队获得了北京赛区的”最佳公司”,赢得了6000元现金奖励,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成嘉业和魏景明同学获得了“最佳员工”称号,将赴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联合国青年代表大会。回到学校之后,他们还将继续自己的“创业”生涯,或是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下一届参加商业挑战赛的学弟学妹。
“我们的目标并不是鼓励每个学生都将创业作为职业选择,而是希望同学们了解未来的职业道路上有哪些方面是需要自己不断改善和成长的。”CEO王鹏宇先生说,“在这次比赛中,同学们充分证明了我们的目标是现实的,他们在自己创办和经营企业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独立思考、勇敢实践的好习惯,很多团队都客服了时间管理不善、成员意见不一致、与社会上的供应商沟通有障碍等许多非常现实的困难。现在的高中生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娇生惯养,他们证明了自己具有积极的价值观、更具有很强的品格、创造力和领导力。愿意给他们平台去进一步成长!”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食品产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食品产业网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食品产业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