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食安 >

脱贫路上的“新药方”

发布时间:2019-07-15 10:52:37来源:三峡宜昌网

  在板子塔,村民石文炳培育的地乌开了花。 梁剑 摄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梁剑 通讯员 田萌 万松彤

  小暑时节,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都镇湾镇城五河村和璞岭村交界的板子塔,遍地都是长势喜人的地乌、独活等中药材。村民石文炳正忙着翻种自家的地乌。

  板子塔海拔1700米,有200多种野生药材。早些年,当地村民把从山上采摘回来的中药材在自家田地边零零星星种植起来,但因种植技术落后,产量低,收入并不高。其中,中药材地乌主治风湿关节疼痛,是广州药企康和药业中药配方的核心原材料。2007年,康和药业尝试在板子塔区域建设地乌基地。在康和药业的号召下,当地村民开始大规模种植地乌。

  2016年3月,石文炳和周围的10多个贫困户成立了长阳铜鼓包药材种植合作社,以种植地乌为主,发展了贝母、独活、七叶一枝花、缬草、南星、虎杖等10多种中药材。每年7月,康和药业会派人来收购地乌,按照购买时称的重量,每公斤再预付20元订金给村民,地乌仍然交给村民继续种植。按照生产周期,地乌一般需要种植三四年才能收获,每亩地至少可采收地乌500公斤,每亩平均年收入过万元。

  去年,石文炳家采收地乌425公斤,收到康和公司支付预付款8500元。村民颜永东家采挖714公斤,收到康和公司支付预付款14280元 。村民方贤东家的1753公斤地乌,收到预付款35060元。这种“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采用与农户签订回收合同,通过统一培训、规划、栽种、回收、销售,有效降低了村民的种植风险,大大提升了村民种植地乌的积极性。

  和石文炳一样,板子塔周边村庄的很多村民都尝到了种植药材的甜头,他们纷纷将原来种包谷土豆的土地拿出来种植中药材,使得当地中药材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带动了周边35户贫困户,发展中药材基地120亩。

  云雾缭绕,药材飘香。曾经的高山贫困村,如今成了宝地。选对了脱贫致富的路子,短短几年,不仅村民收入得到较大提升,村容村貌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更让石文炳感到兴奋的是,原来的地乌都是靠根茎繁殖,去年4月,石文炳尝试把收获的地乌籽种到田里,没想到今年3月,一棵棵新苗从地里破土而出,他通过果实培育成功了。

  新苗破土,生机盎然。作为药用植物学研究的专家,县委常委、副县长李小军兴奋地说:“地乌定根出苗容易,但繁殖系数低、切片易感染,难以规模化种植。康和药业研究了多年关于地乌有性繁殖难题,均未突破技术壁垒,居然被村民石文炳破解了!”

  脱贫路上有了“新药方”,土家山寨崛起“绿色银行”。长阳将中药材产业列入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建设中药材产业扶贫示范基地,联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湖北中医药大学等在长阳投建华中地区最大的中药材种质资源圃库,形成全县高、中、低山不同产地,集约化种植、仿野生种植、林下种植等多种模式并存的发展态势。

  当前,长阳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0万亩,发展中药材合作社114家,年产值高达10亿元。

(责编: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食品产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食品产业网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食品产业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