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贵州印江三村村:撂荒土地涌现活力 产业兴旺促农增收

发布时间:2019-07-06 18:54:31来源:光明网
实习记者 黎梦竹

  位于典型的喀斯特山区,生态脆弱,石漠化比例一度达 80%;经济发展滞后,农民土地宁可撂荒也不流转,外出务工是主要经济来源;因村支“两委”服务群众能力差,在党组织预警排查中被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这是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郎溪镇三村村几年前的老旧面貌。

  走进如今的三村村,一条条平整开阔的水泥路在村寨里延伸,一栋栋气派的两层楼房矗立路旁,山上各类花果苗基地绿油油长势喜人,村民回乡从事种植、养殖井然有序。

  短短几年,三村村何以让荒山变“金山”,吸引外出务工人员纷纷“雁归巢”,让村民享受到产业红利摘掉“贫困帽”?

【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贵州印江三村村:撂荒土地涌现活力 产业兴旺促农增收

  三村村果蔬育苗基地 黎梦竹/摄

  拔穷根有了内生动力

  石漠化是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开荒开到天,种地种到边;春耕一大坡,秋收几小箩”是三村村以前的真实写照。

  这一点,三村村驻村第一书记任林深有感触。2016年他刚到村里时,许多村民没事干,就算是良田好土,大多都是撂荒的。

  穷则思变。任林召集村干部、群众代表进行交流座谈和走访等,了解村情民情。任林发现,自然环境虽然掣肘发展活力,但村民“等靠要”的懒惰心理和党支部凝聚力不强,才是村子落后的症结所在。为了调动村民干事创业积极性,任林想了不少法子。

  一方面,任林和三村村支两委带领村民,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三会一课”、“支部活动日”等为抓手,找准病因,问病抓药,充分利用与相邻的昔蒲村产业相近、地域相邻、民俗相通、基础条件较好等优势,采取“强弱联建”的方式带动发展;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亲情、乡情、友情”的情感纽带作用,通过“春晖行动”感召引导本村有威望的乡友回乡反哺创业,把畜牧养殖和精品水果种植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

  “村子的育苗场、蛋鸡养殖场、生态养猪场都是‘春晖使者’创办,‘春晖使者’在促农增收、带动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任林说。

  此外,近年来,在治理石漠化过程中,三村村通过“坡改梯”“培土增地”等措施,不仅有效控制和降低了水土流失,还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耕地的利用效率。为解决石漠化治理中遇到的 “蓄水难、基础设施差 ”等难题,朗溪镇结合当地地形,开展 “长藤结瓜 ”工程:上山坡路为“藤 ”,小型水泥蓄水池为“瓜 ”,靠天蓄水的池子能供给果植水分。“近五年来,朗溪镇石漠化治理率达 80%,种植了12000 亩经果林,打造成了朗溪镇旅游一景,农旅一体,共同发展。”朗溪镇镇长吴志强说。

【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贵州印江三村村:撂荒土地涌现活力 产业兴旺促农增收

  朗溪镇石漠化治理工程掠影 黎梦竹/摄

  从“零产业”到种植养殖“两开花”

  人心齐了,但产业的发展才刚刚起步。有村民反映,村里曾种植过果树,可是定位不准、水果单价低、缺少销路,大部分水果都烂在地里。“难题在于有土地、无技术。”任林说。

  2016年,三村村组建村民、贫困户都参与的村集体专业合作社,由村集体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建设精品水果示范基地,并从邻近的水果专业村昔蒲村引进7位经验丰富的“土专家”,统栽统管示范基地。

  “我们与育苗场合作,扶持群众种植梵净山红香柚、印江西桃、黔橙3号脐橙、默科特杂交柑橘等优良品种,并种植本地西桃、红香柚等。”任林说,目前已发展精品水果种植1000余亩,实现村集体经济保底分红10万元;村集体按照贫困户40%,非贫困户40%,贫困户人均最少可得260元。

  任林介绍,三村村里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脱贫政策,制定了群众短期脱贫靠养殖(自养或代养生猪、蛋鸡)、长期增收靠种植,村集体经济短期发展靠苗圃、长期增收靠基地的“两短两长”村级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已经基本形成以红香柚、保健橘为主的特色种植业和以生态猪、蛋鸡为主的特色养殖业。

  “村民年人均收入也有了大幅提升,2014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4960元,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有8940元,村集体经济实现增收 24 万元。我们实现了产业发展从小到大、集体经济从无到有、村容村貌从差到美的蜕变。”任林说。

  村民田清就是返乡通过产业实现脱贫的一个缩影。早年他是在广东打工的一名普通工人,心系父母选择回家,并积极响应村里发展精品水果产业的号召,红香柚一种就是30亩。“经过三年的精心管理和培育,果树明年就可以挂果了。”田清说。目前市场上一个红香柚可以卖15-20元,他的1600多株果树每株至少可以结10个红香柚,明年的总收入将十分可观。

【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贵州印江三村村:撂荒土地涌现活力 产业兴旺促农增收

  三村村党群服务中心 黎梦竹/摄

  文化双扶育农村新风尚

  走进三村村,记者发现标语随处可见:育苗场间竖着“产业强村”;路灯上挂着“家训”“家风”;连村民家中的日历上也写着“脱贫攻坚干群公约”。

  这些标语,只是三村村创新推进“文化双扶”工程的一个体现。

  为进一步激活村民致富内生动力,告别“等靠要”,在三村村村支两委带领下,以“文化双扶”百千万工程,通过营造脱贫攻坚宣传氛围,线上、线下两个阵地建设,多角度、全方面地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改变落后思想、增强致富本领、提高认可程度。

  “不光是标语,在村务会、小组会给群众面对面的进行‘脱贫攻坚战’的政策,宣传脱贫攻坚教育补助政策、产业扶持政策、医疗补助政策等脱贫攻坚政策;干部在走访中带着问题去走访,发现问题大家一起探讨解决方法。”任林说,通过文艺演出、院坝会、火盆会方式宣讲,着力解决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强、“等靠要”、“比看怨”思想和满意度不高的问题。

  此外,还开展了多种评选活动作为“文化双扶”的载体,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达到“村整洁、户干净、人精神、身勤劳、心感恩”农村新风尚。

  “三星村民”评选就是其中载体之一。该评选主要评选脱贫致富之星、感恩奉献之星、孝老爱亲之星。评选上“三星村民”的群众将由从村集体经济里出资300元作为奖励,并颁发证书。从2017年开始,村里共评选出12名“三星村民”。“村民都很重视这个荣誉,被评上‘三星村民”的家庭,会把证书都挂在墙上。”另一位村干部说。

  任林说,凭借全村干部群众干事创业一条心、共使劲,三村村的贫困帽才得以逐步摘下来。据了解,三村村全村 364 户共1080 人, 2014 年以来建档立卡贫困户 103 户 433 人,2014 至 2018 年脱贫 90 户 413 人,2019 年拟将 13 户 20 人全部实现贫困人口“清零”。

(责编: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食品产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食品产业网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食品产业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