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被编制困住的年轻人:在父辈眼中体制内工作才体面

发布时间:2019-07-09 17:33:14来源:光明网
被编制困住的年轻人

  考入事业单位3年多,余江只上了3个月的班,领了4000元的工资。

  2016年2月,通过公开招录,南昌大学平面设计专业毕业的余江以笔试第二、面试第一的成绩考入上饶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以下简称“上饶文广新局”)下属事业单位文化产业办公室,被录用为研究员。

  在被借调到局机关单位工作3个月后,余江被通知回原单位文化产业办上班,但文化产业办以“无经济创收,发不起工资”为由,让他“回家等通知”。这一等就是3年多,自2016年5月至今,余江没回原单位上过班,也没领过工资。

  今年6月1日,余江向12345上饶市长热线反映了该情况。过了一段时间,他收到书面答复:“2016年2月,余江通过招聘,被录用为上饶市文化产业办公室自收自支事业编制专业技术人员情况属实。由于在发布公告时已经明确,市文化产业办公室招聘人员为自收自支事业编制;在录用前,原市文化广新局工作人员与余江确认了编制性质,余江完全清楚,单位如果没有经费来源,无法发放工资,他仍然同意办理录用手续。”

  2016年2月,余江在文广新局人事处办公室办理入编入职手续时,工作人员拿出一份“协议”让他和一名入职文化产业办的女生签字,并让他俩在这份协议最后的空白页写上“如果单位有钱就发工资,没有钱就不发工资”。

  当时余江有些怀疑,他问对方,签这样的协议日后是否会给自己带来(负面)影响,对方称不会有影响。见工作人员这么回答,且办公室里办理入职的人员较多,在对方的催促下,余江写下那句话并签了字。

  “当时也怀疑过单位的财务情况,但一想到单位招人不可能发不起工资,且对方还是事业单位,没多想,就签了。”余江说。

  “没有创收能力,当初为何还要公开招考?”余江不解。

  2016年夏,余江带着疑问找到了文化产业办负责人,对方解释说,当初以为单位会被改制成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所以不想浪费这两个编制,如果不招人,编制就会被取消。对方安抚余江说,再等几个月,单位改制后就会让他回去上班。

  余江认为自己已经入职入编,工作无虞。可近半年过去了,单位既没通知他上班,也没给他发工资。余江再打电话询问,对方依然答复“单位还是没有改制”。

  2017年,余江第三次打电话给该负责人,对方告诉他单位已更名改制,但是人员编制按“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即2016年10月前入职的原有在编人员的编制性质维持不变,2016年10月以后新进人员遵从全额拨款规定。

  7月8日,上饶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2016年10月,“文化产业办”更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性质由原先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变更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虽然单位性质变了,但余江的编制性质仍是自收自支编制。余江问前述负责人:“这样是不是等于变相地将我辞退呢?”对方回答:“也不是。”

  余江说,他后来又多次打电话询问,对方的回答总是“我也没办法”。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致电上饶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办公室进行咨询,一名工作人员表示:“我们处理的是劳动争议,入职后如何安排的问题,是事业单位管理的问题,要有争议也只能算是人事争议,他的这个情况我们没有遇到过。”

  2018年,余江曾找到上饶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人社局”)事业单位管理科说明情况,希望自己的工作问题能得到解决。工作人员答复,“我们只负责招聘,且已给你上编,在岗上岗的问题你要找你的主管单位。”

  余江随即询问主管单位上饶文广新局,该局的一位领导称,余江的编制性质是自收自支,他们也没有办法。

  “既然主管单位说是编制的问题,我又去找了编办”。余江认为,单位没有创收,编办在合并编的时候,应该取消这两个编制或将其改制。但上饶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他,他们只负责上编或者合并编,至于编制拿来干什么,他们管不了。

  无奈之下,余江又拨通了上饶文广新局某领导的电话。对方答复道:“你要上班随时可以去上,但是工资得自己挣,局里暂时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余江已经记不清自己打了多少通电话、找过多少部门。余江说,维权的3年来,“我也没办法”是他听过最多的回答。

  “当初招聘公告中文化产业办并未主动说明单位发不起工资或没有创收的情况,如果有提到这样的信息,我相信没有人会报考这个单位。”余江反复强调,单位既然招人,就默认了自己有营收能力。

  记者就此采访了上饶市人社局事业单位管理科。该科的一位陈姓科长表示,人社局已将该问题反馈给上饶文广新局,但对方迄今为止还未出具书面解释。

  陈姓科长说,人事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根据编制部门提供的编制和用人单位的工作需要,对它进行监督指导,而单位是否需要招人,是根据各个单位的实际需求决定的。“文广新局招人时给我们打了报告,当时的招聘理由报告里写得很清楚,‘因工作需要,需要这些人才’,我们才允许它招聘”。

  “大型招聘季,几百个单位同时招聘,如果每个单位我们都要去了解它到底需要什么人的话,不现实。”这位科长强调,用人单位需要招哪些人,是经过党组成员或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的,单位肯定要负责任。他表示,类似的情况以前也有,但不普遍。

  几天前,上饶市人社局事业单位管理科和上饶文广新局再次进行沟通,对方表示一定尽快将事情调查清楚,提出处理意见。

  每每想起自己悬而未决的工作,余江就很泄气。3年来,他也找过其他工作,但由于入职时已将人事档案转至上饶文广新局(现已更名为“上饶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记者注),他无法和其他用人单位和企业签劳动合同,只能辗转于几家小型私企,且每份工作都只维持了半年左右。家人则埋怨他“大学毕业到现在连个正式工作都没有”。

  在余江看来,县城里的男性想要养家糊口,考事业单位和公务员是最好的出路。在父辈眼中,只有体制内的工作才称得上体面的工作。

  2015年上饶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时,余江受专业所限,又考虑到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竞争压力小,就没有报考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余江说,自己的几位朋友都在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工作,单位创收高的,月薪有一万多元,单位创收低的,月薪也有三四千元,待遇并不差,更没有出现招了人,不让上班和发不出工资的情况。

  (应采访对象要求,余江为化名)

  本报南昌7月8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陈卓琼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编: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食品产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食品产业网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食品产业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