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床上的一堂特殊党课:需要我,我就干!
有时候犹如平原和高山,相隔千里;有时候犹如车轨与车厢,携手同行……
2019年7月1日,14位年轻党员来到武汉普仁医院,探望一位72年党龄的老党员,并在这里聆听了一堂特殊的党课。
“我就希望你们年轻人,能记着党的教导,一直永远跟党走。”病床上,95岁高龄的老党员杜天相,精神矍铄地对年轻人提出了殷殷期许。
14位党员围在病床面前,坚定毅然地望着老人,此时的他们早已读懂这位鲐背之年老人的精神世界。
“只要党和国家需要我,我就要干”
1924年,杜天相出生在辽宁营口。
年少的杜天相,经历过腥风血雨,也埋下了一颗为国为党的种子。
1944年,杜天相考入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学习,为他一生的事业打开了大门。
1947年,杜天相庄严入党,誓言铮铮:“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作如下宣誓:一、终身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二、党的利益高于一切。三、遵守党的纪律。四、不怕困难,永远为党工作。五、要做群众的模范。六、保守党的秘密。七、对党有信心。八、百折不挠永不叛党。”
“只要党和国家需要我,我就要干!”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当初的入党誓言,这也是他一生许党许国的真实写照。
“能在基层干点实事就好,不觉得苦”
工作后,杜天相被分配在北京中央机关,后到交通部,可他主动请缨要求下基层,后调至武汉市交通部第二航务工程局船舶机械修造厂任生产技术组长,在技术顾问岗位上退休。
上世纪50、60年代,杜天相在安徽马鞍山港务码头负责皮带运输机安装施工。“那会我父亲患有肺结核、胃溃疡,但他还是坚持带病工作,胃痛得厉害就用椅背顶着胃。后来出差到北京,午夜突发胃穿孔,急诊开刀切除了大半个胃。病还没好就吃着半流质食物出差九江,为他们那个起重船提高重量应力测定作结论。”杜天相的二女儿杜慧丹说。
70年代,杜天相牵头的团队参考国外技术制造60吨浮吊。从翻译资料到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他都亲自过问。试航成功后成为了长江上最受欢迎的浮吊。
80年代初,他出任中日合作的秦皇岛煤码头二期工程总工艺师,具体主持皮带机装卸系统的设备制造,当时的皮带机设备是国内最宽、速度最快的。彼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劲吹,秦皇岛港被批为国家重点建设的五大重点港口之一。
杜天相当时最经常说的一句话是“遇到困难的时候,人家越是说不行,我越要去做,要敢于摸索,敢于探索,想尽办法,总能克服。”
后来,该工程获国家银质奖,是我国工程建设领域设立最早,规格最高的国家级质量奖,这与杜天相的努力不无关系。
曾经,杜天相有机会去北京中港集团、中交设计院,但他毅然选择了船舶机械修造厂,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更好的地方,在基层多苦啊,他回答说:“能在基层干点实事就好,不觉得苦。”
为了国家建设,他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有时候回来,也是趴在桌上看书、研究图纸,头都不抬。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他的女儿屡有埋怨、不理解:“小时候,很难看到父亲,看到他,连‘爸爸’两个字都叫不出口。”三女儿杜汉丹在高考的前一天,杜天相恍然醒悟到:“哎呀,你明天都高考啦!”杜汉丹的心酸委屈一下就涌上来了,为此还和父亲大发了一顿脾气。
“可不能一人公费医疗,全家揩油”
杜天相一生淡泊名利,把物质享受看的很淡。
他一直居住在一栋破败不堪的筒子楼里,窗户上的油漆斑驳脱落,家里也是简单朴素的陈设,就连废旧药盒都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舍不得扔。
他不是没钱,只是他的钱花在更重要的地方。70年代,船舶机械修造厂一度困难到发不出工资,他二话不说,拿出4万多个人积蓄为分公司解了燃眉之急。
老人勤俭、赤诚、务实的美德融进了血脉,也融进了家风。
“退休前,我大姐在粮食局,我二姐在武钢,我在甘肃项目做总务,我们姐妹三个都是靠自己脚踏实地走到现在,从没沾过父亲的光。”“父亲也不是不帮我们,他有自己的原则,不想给组织添麻烦。”女儿杜汉丹说。
等到离休后,杜天相在慰问金、用药等待遇方面,对自己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邱桂红仍然记得送慰问金给杜天相的情形:杜老习惯当面点钱,他不会觉得这有什么不妥,他就是这样一个严谨的人,数字必须精确到毛,从不多要公家一分钱。
“他的医疗报销费是公司所有离休人员中最少的。每次的医疗报销单,他都亲自签字,从不让家人代签,而且会把数字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再拿到劳务管理中心与我核对、签字。”退管办王泽红曾不解他的行为。他说,“这个待遇是组织给我的特殊照顾,可不能一人公费医疗,全家揩油”。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杜天相用一生诠释了自己的精神信仰。(素材来源:中交二航局 通讯员:田本灿 黄梦婷)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食品产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食品产业网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食品产业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