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长江之变】七彩稻田、橘乡荷海,重庆忠县“农文化旅”产业带动乡村振兴
忠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县城依山傍水,独具岛城风貌,是三峡库区唯一留存的半淹县城。落地于忠县的“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是全国首批18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之一,也是长江三峡库区和重庆市唯一的国家级田园综合体。目前,忠县依托当地地区优势,大力发展“农文化旅”产业,带动乡村振兴。
依托田园综合体,打造全国“动养基地”
新立镇位于忠县西部,距离县城50公里、重庆主城150公里。2018年辖区户籍人口5.2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1.49亿元,柑橘实现产值3.5亿元。为充分展示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的农事景观和当地居民热情好客形象,凸显“一兴四美·七彩大地”美丽乡村新面貌。2019年3月,忠县金土地农业专业合作社在新立镇中岭社区9组、10组种植了红、黄、绿、紫等7种颜色的水稻260余亩。
新立镇彩色水稻 摄像/李乾
彩色水稻简称彩色稻,主要是通过施用生物农药和绿色肥料,利用杂交和花药培养等技术选育,改变植株内的叶绿素含量,从而改变水稻叶色而形成的。除能观赏外,产出的稻米也可以食用。
该区域的水稻在历经半个月的人工定植后,绘成了“笑脸”、“双手托举爱心”、“柑橘树”等图案,以及“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等字体。
随着稻谷的成长,彩色水稻图案越发显得活灵活现。从空中俯瞰,稻田阡陌交错,彩色水稻与周边的村庄、山峦、树木相映成趣,成为“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一道靓丽风景,成为游客打卡圣地之一。
记者了解到,今年4月21日,2019派森百·三峡橘乡田园马拉松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名跑步爱好者,赛事期间带动新立镇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我们将围绕田园综合体,深挖文化旅游资源,以田园风情为底蕴,以运动养生为目的,打造‘全国动养基地’。”当地党政办主任雷成玲表示。
柑橘产业园模型 李乾/摄
柑橘文化时空馆 李乾/摄
柑橘文化时空馆是“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的主要项目之一。该馆占地6000余平方米,主要建有三个主展厅及一个附厅,展示了从先秦到当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柑橘文化,是展示忠县柑橘文化发展的一个综合性博物馆。附展厅为派森百艺术馆,集中展示三峡地区柑橘产业的文物史料、历史进程和产业现状。
“柑橘标本展厅收集了400多个柑橘标本,这是我国目前收集数量最多、品种最齐全的柑橘文化展馆。”派森百橙汁有限公司副总沈洋告诉记者。同时,该馆将书与画、雕与塑、视与听完美结合,再配以现代声光电技术,使观者在趣味中观赏,在观赏中益智。
“橘乡荷海,美丽双桂”,生态旅游喜创收
双桂镇为忠县、丰都、垫江的通衢之地,全镇幅员面积53平方公里。近年来,忠县双桂镇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建设,立足资源条件的实际,构建起以柑橘产业为主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新格局。全镇现有柑橘16000亩、莲藕5000亩、葡萄300亩、李子3000亩、蜂蜜2000余箱等。“特色效益农业重镇、特色生态文明小镇”的奋斗目标逐步实现。
双桂镇连续五年举办荷花文化旅游节,成功创建“橘乡荷海”乡村旅游品牌,带动餐饮、娱乐、休闲一体化发展。“橘乡荷海,美丽双桂”的乡村美景已见雏形。
橘乡荷海 李乾/摄
橘乡荷海 李乾/摄
“橘乡荷海”景区是“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规划布局打造的“漫步橘海迷宫、沉浸荷塘月色、回归田园生活”的休闲胜地。景区位于重庆忠县西大门双桂镇境内,面积约20平方公里,其中柑橘8000亩、莲藕5000亩。景区将乡村观光旅游与特色农业有机融合,走出了“农文旅”结合的发展路子,实现了一三产业融合发展。
“橘乡荷海”景区主要依托柑橘、莲藕产业,整合农业、水利、国土等各类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当地政府还在荷海中开挖沟渠800米、购买游船6个,让游客在赏花的同时体验荷海泛舟的乐趣,身临其境感受荷香扑鼻、人在花中游意境。“这样既丰富了旅游项目,又可以创收,一举两得。”双桂镇工作人员说。
目前,“橘乡荷海”已成为双桂镇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柱,并且双桂镇还成功举办五届荷花文化旅游节,以荷田摸鱼、闻着荷香健康跑、荷爱集体婚礼等休闲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扩大橘乡荷海知名度,成功吸引50万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记者了解到,“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目前空间规划布局为新立柑橘特色小镇,橘乡人家风情廊道、环青龙湖慢行廊道、田园马拉松廊道,智慧柑橘示范区、柑橘文化博览区、三峡花卉植物园区、橘乡荷海休闲区的“一镇三廊四区”。
“未来,忠县‘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将用好‘金字’招牌、立足‘田园’本质、做好‘综合’文章,力争2019年底全面建成。”雷成玲说。“三峡橘乡”综合体项目预计直接和间接带动农民和三峡移民就业1万人,农民和三峡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万元以上,全域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成为世界三大橙汁基地之一、中国柑橘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全国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示范区、重庆现代山地特色效益农业样板,最终成为国家级田园综合体佼佼者、乡村振兴示范园。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食品产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食品产业网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食品产业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