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运会溢出惠民效应 临空港建成九大民生工程
图为:环湖路泥江湖大桥。
一、金山大道互通匝道工程
金山大道互通匝道工程,是在现武汉西北方向唯一快速通道——硚孝高速主线上加设建设6条匝道。匝道四面分别连接常青及金银湖片区和吴家山片区,绕城高速、京港澳高速、孝感城区,三环线、长丰大道。此前,公路方式快速进出临空港经开区,只有解放大道走107国道,经金山大道上机场高速、经金山大道上三环3种方式。目前加设的6条匝道,有效快速互通了武汉市硚口区、临空港经开区及孝感市。目前,全线建设已基本完成,计划于今年三季度建成通车。
二、“十字轴”交叉处新立交
金山大道与临空港大道的交会处,横跃出一座大型立交。其紧邻五环体育中心,采用三层迂回式半互通设计,能从空中俯瞰体育中心“凤凰展翅”之美。其中,临空港大道上张柏路方向至东吴大道方向高架桥为主线,全长1180米,双向6车道;张柏路方向至东吴大道方向匝道全长719米,三店大道方向至张柏路方向匝道全长763.7米,均为10米宽双车道匝道。新立交的开通将极大程度缓解临空港大道、金山大道两条主干道上的交通压力,优化未来发展空间干道功能,缓解军运期间赛事场馆周边的交通压力。
三、临空港大道改造
临空港大道是国家级开发区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通道。其改造工程南起东西湖大道,北至吴中街,全长约1.3公里。临空港大道107国道至东吴大道段,双向4车道改为双向6车道;临空港大道东吴大道至吴中街段,双向6车道将改为双向7至8车道。除此之外,项目还进行了管线迁移,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提升工作。目前,临空港大道改造项目已进入尾声,排水工程、天桥工程及绿化工程已经全部完工,下一步将进行面层沥青铺设、城市家具摆放以及零散点位花厢、栏杆等细节设施的安装。
四、径河公园
径河公园依径河两岸而建,西起大湖口闸,东至环湖路,相当于5个中山公园的面积,也是临空港最大在建公园。今年年初,径河公园开始建设,打造四段主题景观带,即艺术创意商业段、运动风尚活力段、市民生活休闲段和绿色生态养生段。不久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的烂泥滩,如今已有大片花草映入眼帘,各种树木错落有致,成为集生态防护、休闲游憩、湿地科普、观光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郊野公园。
五、黄狮海公园
2018年9月,黄狮海公园开始改造工作。景观提升的设计中,突出“亲水”“花园”特点,着力打造“水上花园”。园内修建总长2公里的临水步道,并设置7个亲水平台。每个平台旁根据原有植被设置景点,芦苇茂盛处设置水杉、芦苇景观,建成“芦花飞雪”景点。垂柳密集处则栽植香樟、丰花月季,使“碧柳裁春”景点更有层次感。黄狮海公园景观及绿化提升工作将于7月底完成;公共厕所及管理间等便民设施预计10月前全部完成。改造完成后将实现“一园一花,满目皆景”效果。
六、全域绿化
今年年初,临空港启动建区61年来最大规模的植树绿化活动。在汉江沿岸、汉丹铁路、临空港大道、金银湖亮点片区及19条主次干道两侧植树约26万株,涉及区域包括京东方等重点产业项目周边,涉及树种包括多头樟、银杏、水杉、柿子树、桂花及樱花等,力求通过精致绿化工程实现全域“大换装”。
七、金银湖亮点片区
金银湖亮点片区规划总绿地面积约333公顷,其中水体面积63公顷,区域内岸线形式多样,湖、塘、泽、岛、林、田等资源丰富,有8个半岛及7个港汊。其改造于2018年11月启动,建设形成“一环四区”空间结构,让居民们沿“一环”——环湖路游览“茶马古道”文化公园、金桥驿站、银杏广场、活力水岸、金银湖湿地公园、杉林渔家等主题景点。
作为临空港经开区的重要绿核,金银湖亮点片区将成为全域最大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通过环湖绿道、特色园区、公共配套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激活生态引擎,让市民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八、蔬五支沟、蔬十支沟水体提质工程
蔬十支沟明渠南起107国道,北至东吴大道,全长2.13公里。蔬五支沟明渠南起汉丹铁路,北至107国道,全长1.9公里,承担着吴家山老城区、长青片区和慈惠片区的雨水排放功能。
2018年8月,临空港经开区编制完成水体提质技术方案,并正式开展水体提质工作。结合水体实际情况在清淤疏浚、控源截污的基础上采用“曝气复氧+微生物修复+生态浮岛”的技术措施实施水体生态修复,在达到水生态修复目的的同时,提高其自净能力。截至目前,蔬五支沟、蔬十支沟已完成整治,根据每月两次水质监测,水体已基本消除黑臭,水质持续向好。
九、新建停车场及停车泊位
随着“黄金十字轴”和金银湖亮点片区优化工程进入尾声,周边居民停车需求剧增。临空港经开区于今年起陆续在金银湖、临空港大道、金山大道、吴家山等区域增设公共泊车位,分流主干道交通流量、缓解城区交通拥堵、方便市民出行,同时还将缓解军运会期间重要路线及场馆周边的泊车压力。截至目前,已完成1325个泊车位,今年9月将全面完成停车泊位建设工程,确保军运会前夕投入使用。
统筹:胡红兵文字:彭吉松宋亮图片:晏君徐一帆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食品产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食品产业网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食品产业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