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场上,见证成长(70年,共同走过·对话两代体育人)
王旭,1985年出生于北京。1999年进入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校,2002年入选国家队。2004年雅典奥运会获得女子摔跤72公斤级金牌。
荣宁宁,1997年出生于新疆。2013年进入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校,2015年入选国家队。2018年获得摔跤世锦赛女子57公斤级冠军。
摔跤是奥林匹克运动最古老的项目之一,但女子摔跤在2004年才首次亮相奥运会赛场。那时,19岁的北京女孩王旭站上女子72公斤级半决赛的赛场,面对强大的对手,年轻的王旭毫不畏惧,最终在决赛中收获金牌。这也是中国摔跤历史上的首枚奥运会金牌。
2018年,21岁的新疆姑娘荣宁宁在她的第二次摔跤世锦赛之旅中连克强手,获得女子57公斤级冠军。年轻自信,勇敢无畏,两位姑娘和众多摔跤选手用青春夯实了中国摔跤的成长之路。
摔跤是智与力、力与美的结合
记者:两位是如何与摔跤这项运动结缘的?
王旭:我小时候身体偏胖,家人就让我到业余体校训练。一开始练的是柔道,后来听说北京体育大学在招练摔跤的女运动员,我希望能上大学,就去试了试,从此走上了摔跤之路。
摔跤这项运动是智与力、力与美的结合,是斗智斗勇,是身体能力综合性的一种展现。摔跤还非常注重细节,比赛不到最后一秒都不能确定输赢,这也是摔跤的魅力之一。
荣宁宁:我小时候特别喜欢体育,梦想当一个运动员或者警察。上小学时,我被教练选拔到乌鲁木齐市体育运动学校,开始练习摔跤。我家在和田洛浦县,第一次去乌鲁木齐那么大的城市,也适应了一段时间。那时我看过王旭姐的一个纪录片,尤其是对她在2004年奥运会夺金的比赛印象很深。摔跤运动员原来可以达到这个高度,这给我很大鼓舞。
不管对手是谁,上场就拼
记者:王旭19岁成为奥运冠军,荣宁宁21岁获得世锦赛冠军,请两位谈谈在赛场上取得突破的经历。
王旭:19岁参加奥运会的时候,我就想把握比赛的每一秒钟,把我的技战术、训练水平都充分发挥出来,结果不重要。心里面没有包袱,所以比赛的时候基本上很放松。
半决赛遭遇日本队选手滨口京子,备战奥运会的过程中,我对她的研究是最多的,所以完全是把半决赛当决赛打,全力去拼。比赛结束裁判举起我手的时候,实在太激动了,眼泪顺着脸颊就流下来了,那真是喜极而泣。
决赛时,我知道自己的能力比对手强很多,最终取得冠军是意料之中的。
荣宁宁:2018年是我第二次参加世锦赛,对自己很有信心。当时我做准备活动,感觉身体就像一片纸,好轻松。比赛我也不紧张,不管对手是谁,上场就拼,哨响就摔。
决赛的时候还是很惊险,我做了一个动作先拿到分,但是站起来的时候右眼有点看不清楚,特别模糊。我当时大喊了一声,给自己提劲,告诉自己打起精神来。最后比分是3∶3,太悬了。裁判宣布我拿到冠军的时候,我都有点不敢相信。
把握每一天,抓紧每一分钟
记者:王旭如今成为一名教练和裁判,而荣宁宁在向着东京奥运会奋进,你们怎么看待新的挑战?
王旭:坚毅的性格、不怕挑战、能够吃苦,这些都是当运动员给我留下的精神财富。无论我当教练还是裁判,运动员的经历都是一个基础。虽然我在这两个方向都是从零开始,但是我有信心、也有能力将这两个角色都做好。
之前通过《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摔跤。摔跤是一项很全面的运动,可以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教会他们跌倒了要靠自己的能力爬起来。目前大家对这个项目了解不多,需要我们热爱摔跤的人去努力推广。
荣宁宁:现在我的目标就是,把握每一天,抓住每一堂训练课,抓紧每一分钟。要比以前要求得更高更严。我要抓紧解决之前所有细节上的问题,争取在比赛的时候不要出现。每次比赛前我脑子里就反复播放3句话,“我能、我行、我能赢”。我相信我自己,只要努力到了,成绩就会顺其自然。
每个运动员对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都非常向往。我希望在这一年的时间里面,努力训练,争取拿到参赛资格,在奥运会的舞台上打好比赛,为国争光。
《 人民日报 》( 2019年08月13日 15 版)
延伸阅读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食品产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食品产业网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食品产业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70年,共同走过·对话两代体育人王旭、荣宁宁:摔跤场上,见证成长
栏目简介承载着光荣与梦想,新中国体育一路走来。七十载拼搏奋进之路上写下的一个个故事,托举起令人感奋的中华体育精神。“人生[详细]